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近日,市委联合督查组到市水务局和有关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
“我平常好出来转转锻炼身体,这一路走过来,再也不跟之前的荒滩一样没啥可看。这事儿办得好!”14日,虽然天气寒冷,洛龙区白马寺镇枣园村67岁的许先生一如往常,沿着洛河北岸河堤道路向东散步,河道水面上,不时有鸟类掠过,构成洛河冬日的一道风景线。
洛河市区东段河道治理工程包括拦河坝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长达278米的气盾坝和长达7.2公里的河堤均已在今年汛期前建设完成,目前北岸绿化工程正在进行招投标,月底前将开工,采用生态护坡营造亲水环境,届时,4850亩的水面和1630万立方米蓄水量将在洛河市区东段展开一幅生态美丽、幸福宜居的画卷。
距气盾坝不远的伊河东段综合治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西起光武大道跨伊河桥,东至第六级橡胶坝东400米处,总占地面积6555亩,目前橡胶坝建设和河道治理已完成,绿化工程一期已完成,二期预计本月底开工,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形成4050亩水面和607万立方米蓄水量。
“俺们村位置低,以前到了夏天大家总担心水会把家给淹了。现在好了,堤坝修起来了,堤上路很平,大伙儿没事了都来这儿转转、钓鱼,河水成了好邻居。”63岁的伊滨区庞村镇草店村村民李世毛说。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将助力农村居民顺利奔向全面小康。市委联合督查组前往伊川县高山镇洞子沟村察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今年6月,洞子沟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新打了183米的深井,建设了管理房,安装了水泵和消毒柜。11月7日,工程全部落成,每天水泵工作3小时至4小时,就能解决该村220户980人的饮水问题,结束了村民合伙打浅井喝苦水的历史。
“家里6口人,之前和其他两家合伙打的井也就20多米深,抽上来的水需要澄半天,喝到嘴里还是苦的,自家还得建水窖。现在只要一拧水龙头就行,吃水安全又方便。”该村村民武万正边洗毛巾边说。
市水务局局长陈亚利表示,该局针对重点民生实事实行“一件实事、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列出清单、排出节点、挂图作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推进民生实事与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承担的4件民生实事均已完成。下一步将认真按照“安全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阳光水利”要求,积极谋划水利项目,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洛阳日报记者苏楠)
1.推进伊河、洛河市区东段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景观、生态绿化和休闲设施等建设。目前,伊河、洛河市区东段河道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拦河坝工程已完工,景观绿化工程已进场施工。
2.瀍河市区上游段(北环路至陇海铁路段)、涧河上游段(党湾桥到同乐寨段)治理工程开工,实施沿河污水截流、河底清淤、河床整治等项目。目前,瀍河市区上游段(北环路至陇海铁路段)、涧河上游段(党湾桥到同乐寨段)污水干管铺设已完成,施工单位均已进场施工。
3.完成邙山渠改造工程,引黄河水入瀍河。目前,沿渠栏杆修复及倒虹吸工程清淤疏浚已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已完成。下一步按市里要求进一步改造提升。
4.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改善23600人饮水条件。目前,2017年全市新建或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59处已完成,涉及122个贫困村,改善2.36万余人饮水条件,其中宜阳县6505人、伊川县3158人、汝阳县2231人、洛宁县6424人、嵩县4873人、栾川县429人。(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